在大城市中,“空巢青年”日益增多,形成日益庞大的群体。缺乏家庭生活,没有感情寄托,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,我们在繁华喧嚣的都市中,品啜着一片专属于自己的寂寞。
特别是在疫情爆发时,社会疏远成了阻止病毒传播的一种有效途径,而这一类似的隔阂一直是“空巢青年”的常态。因为必须在家里独自工作,在家里工作,我有了更多的时间独自生活,同时也意味着要面对孤独。本来习惯于“独处”,辛辛苦苦构筑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外在物质世界之间的平衡,也被疫情的爆发所打破。
疾病的暴发逐渐得到控制,我的生活节奏也逐渐回到了一种近于暴发前的状态,一种新的平衡悄然形成,原来用于排解孤寂的方式开始发挥作用。说到最后,这种一直伴随着我的孤独感根本就不能逃避,也无处可逃,只能去面对,找个地方安放。
孤独是从哪里来的?第一,由于现实生活的孤独感。独居在大城市里漂泊,家人不在身边,租住的房子缺乏家的温馨,生活局限在狭窄的空间,生活的维度被压缩到几点一线,有时难免会顾影自怜。如今“996”成了标配,加班成了常态,我们常用“社畜”自嘲,多少有几分无奈。我还特别渴望爱和被爱,渴望守候和陪伴,对爱情和婚姻抱有很高的期望,但是这种欲望却得不到满足。
这次疫情的爆发,给了我一个对自己人生进行一个更加深刻的思考,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。尽管寂寞永远陪伴在身边,但我逐渐适应它的存在,学会与它为伴,与它和睦相处。不能和家人团聚,见不到家人,我多给妈妈打电话,视频聊天的频率,听一听她熟悉的声音,看一看她熟悉的脸,也感觉自己没有离开家乡,远离亲人。
在疫情期间,一句嘘寒问暖的问候,一段视频中的一句热情洋溢的谈话,都显得特别珍贵。对于爱和被爱的渴望,有时候可遇不可求,要把它转化成积极的生活心态,用心去经营自己的生活,等待美好的另一半出现。
朋友间的相互关心,不时的心照不宣,偶尔的守护人陪伴,偶尔会有“呜呜呜呜”的陪伴,就会给我的生命增添温情与色彩。上周末,我还和三两个朋友一起在颐和园散步,看湖赏荷,谈天伦之乐,“空巢青年”也要不时的和朋友“抱团取暖”。孤独感并不必然导致悲观,它也是看清自己之后继续前进的动力。
虽然生活辽阔、城市喧嚣、寂寞能量有限、出租屋空间狭小,但我相信,只要真诚而认真的生活,在寂寞的苦闷中才会慢慢产生甜蜜。